top of page

談移民帶來的焦慮

最近筆者義務幫一些正準備移民的人做心理輔導,發現大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停不下來,明明做了八件事,心裏還想起很多事要打算,一下子腦子像停不下來的摩打般,非常之急,以致失眠以及精神煩燥,這是我處理移民個案常見到的焦慮。


從心理學來說,焦慮是未來式,一般泛指對未來的擔心; 而緊張就是現在式,例如正準備入房見工面試; 抑鬱則是過去式,對於過去發生的事仍有介懷。這樣的驅分其實是有意義的,所謂對症下藥,一定要搞清楚是屬於那種症狀,才能有適應的回應。很明顯,他(她)們很多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好,或者會被人批評,加上移民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把所有事一下子濃縮處理,很容易使自己overwhelmed。從CBT或者沙維亞模式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想法背後其實好像在說,我必須做得好,我才能被人欣賞。再深一層的想法或許是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低,所以引致他們的自信心不足。


所以,在移民的議題上,當他(她)們一直聚焦於"How",想想如何有辦法解決問題。可是,output也要有input,否則就很容易迷失。這個時侯,我們要回去想"Why",為何要去移民呢?初心是甚麼?不是說知道原因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不切實際的。而是當你知道為何要做一件事,你會較容易頂得順不同的挑戰。在這裏引用Victor Frankl 在他的書中"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名句,"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


返回初心,重拾自己的節奏


寫於jet lag睡不著的時侯




8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學七師傅話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今天接了一個家庭個案,是一個單親爸爸與兩個子女的故事。爸爸一來就已經challenge筆者一大堆資歷問題,究竟你係邊到畢業架?你有無做過家庭輔導架?回想起來,其實可能是爸爸想保護這個家庭,由於早年離婚,所以是靠他一人獨力承擔這個家庭,所以他必須盡她最大的能耐去維繫這個家,確保提供給家的都是最好的,或許這能解釋她背後行為的動機。 而正所謂家庭輔導,要輔導的不是「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