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是由真實案例改編,個人資料完全保密**
「我只想乘著單車,去一些沒有去過的地方,追著風,享受無拘無束的生活。」這是少年說過令治療師最深刻一句說話。
其實有誰不想自由? 但往往生活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上,好像你做少一件事、停多一分鐘去思考就已經是種罪過。所以少年心裏的這個美夢的種子從來都只能壓於泥土底下,裝作看不到。這部份的他即管命名為「追風少年」。
少年來到治療室的動機是他希望可以改善讀書的拖延症。每次當他想的起心肝去複習即將來臨的考試時,「追風少年」的部分就開始出現,這是他幫助自己逃脫現實的傾向。因為他覺得讀書都是活在一個鐵籠裏,就是有多成功,他都不會開心,所以「追風少年」的出現是在拯救他。
但是,當他越不行動複習,他心裏面就更加討厭自己,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於是他就會用更大的聲音、更嚴厲的態度要求自己馬上讀書。有時是可行,有時是更加有反效果。
治療師在想,我們有給足夠的泥土、空氣及陽光去理解「追風少年」的部分嗎? 為甚麼會有這部分的出現?拖延症下所帶出的動機是甚麼? 很多我們都未有機會去理解,就己經下判斷,標籤這是懶惰及不負責任。但往往這是當事人受傷的部份,用拖延症方式去作覆蓋。
在治療師逐步引導下,少年的受傷的部分開始慢慢被看見,裏面帶著很多的孤獨及無助。但當這些的情緒都能被感受,而不是用分析及無視的方式去處理,就能產生多一份內在連結。
你呢?看看今天有沒有關懷自己內心? 讓我們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分析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