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學七師傅話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今天接了一個家庭個案,是一個單親爸爸與兩個子女的故事。爸爸一來就已經challenge筆者一大堆資歷問題,究竟你係邊到畢業架?你有無做過家庭輔導架?回想起來,其實可能是爸爸想保護這個家庭,由於早年離婚,所以是靠他一人獨力承擔這個家庭,所以他必須盡她最大的能耐去維繫這個家,確保提供給家的都是最好的,或許這能解釋她背後行為的動機。
而正所謂家庭輔導,要輔導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因為一個人變是沒有意思的,改變不了整個系統。因為系統會影響著每一個人的互動,所以必須由系統上作出調整。舉個例子,以跳社交舞為例,當你向前踏出左腳的時侯,對方也會配合把右腳退後,一齊行動形成一左一右的步法,是為系統,所以只留意左腳是沒有用的,要從步法上調整才有效。
個案當中的爸爸,希望把最好的給予子女,所以經常都會有專家的口吻,讓人感覺是一言堂。在子女的角度上,好像是爸爸想控制自己所做的一切事,變得透不過氣,亦都產生很多前設對於他的一舉一動。為了減少衝突,兩方漸漸都不願溝通,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樣互相傷害是沒有意思的,寧願保護這段關係而默不作聲吧。
筆者在個案當中,嘗試讓她們理解大家之間的互動以及提示必須大家互相配合才能達致有效溝通。其實,她們之間是欠缺真誠的聆聽,才會有這麼多的誤解。筆者建議,可以有空練習積極聆聽,當A在說的時侯,B專心聆聽,把聽到的說回給A聽,簡單地練習數分鐘,邁向聆聽及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