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個嘢壞咗呀!

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她)們最近因為溝通問題去見婚姻輔導。其實在筆者眼中,他們都會放對方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會重視及幫助對方。在談及一件關於網上購物而引起的分歧時,太太就對先生說「你不如叫對方出示證件啦,都唔知信唔信得過。」太太覺得她是給予先生意見,不是強迫對方去做。但同時先生接收到的卻是一種命令,而不是意見。他覺得都已經完成交易,為何要這麼麻煩呢?同時先生也不想與別人有衝突,覺得這與他不符合他的性格。然後太太就煩燥地說了一句: 「都唔明點解你問一句有幾困難!」先生當時就覺得有壓力啦,覺得太太好像是迫他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情。


來到這裏,想說的是,如何接收別人的訊息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就忽發奇想,聯想起很多年前,有一位阿姐在會展展覽中夾龍蝦,然後她投訴夾龍蝦果個嘢壞咗。對!假設夾龍蝦的器具壞咗,就真的夾不到龍蝦。正如我們如果凡事從一個負面的態度去接收別人的訊息,情況亦都未必理想。所以,會否我們都能調整自己的「接收器」,讓接收到的訊息是全面的,而不是永遠只得一個選項。心理學有個理論叫ABC Model,A是事情(Activating event), B是信念(Beliefs),C是結果(Consequences)。A是永恆不變的,因為事情已發生了,關鍵在於B,你用甚麼角度出發,就會形成甚麼結果,就如打桌球一樣,不同角度可以使桌球推向不同方位。


那對年輕夫婦的結局是,透過輔導平台作自我反思後,先生也同意衝突不一定負面的,他開始能從一個全面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太太也更明白到先生的難處,願意給多更多空間予先生。筆者相信他們日後的相處會更容易磨合。你呢?你個制有無壞到:P



2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學七師傅話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今天接了一個家庭個案,是一個單親爸爸與兩個子女的故事。爸爸一來就已經challenge筆者一大堆資歷問題,究竟你係邊到畢業架?你有無做過家庭輔導架?回想起來,其實可能是爸爸想保護這個家庭,由於早年離婚,所以是靠他一人獨力承擔這個家庭,所以他必須盡她最大的能耐去維繫這個家,確保提供給家的都是最好的,或許這能解釋她背後行為的動機。 而正所謂家庭輔導,要輔導的不是「個

bottom of page